《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的制定,为RWA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类5G标准”

《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的制定,是推动实体资产(RWA)与区块链技术融合的重要一步。它旨在为实体资产上链提供一套可信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论,让物理世界中的资产能更可靠地映射到数字世界,提升透明度、流动性和融资效率。

下面是一个表格,帮你快速了解该规范的核心要点:

方面 核心内容
规范名称 《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
牵头制定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蚂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蚂蚁数科)
参与单位 中移物联、英臻科技、创维光伏、协鑫能科、杭泰数智、天合富家、广和通等近20家企业
立项时间 2025年3月26日
规范主要目标 为制造设备、能源设备等实体资产上链提供全流程技术框架,解决数据孤岛、确权难、交易难等问题,为RWA市场构建可信数字基座
核心技术创新点 提出数据源头可信(IoT设备认证)、数据质量要求(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区块链验证(防篡改、可追溯)
规范的应用基础 基于蚂蚁数科”Antchain Inside”技术方案在充电桩、光伏、换电资产等领域的业务实践
规范的意义与影响 标志着中国在RWA领域成为规则制定者之一,为万亿美元规模的RWA市场提供标准支持,助力新能源等产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连接

🧩 规范的核心技术要求

规范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实体资产上链的可信度:

  • 数据源头可信:要求资产数据(如产量、状态)直接从经过认证的物联网(IoT)设备获取,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这些IoT设备需要通过硬件级认证(如在设备微控制单元MCU、芯片端OS植入SDK),并被赋予唯一的“身份认证”标识。

  • 严格的数据质量要求:上链数据需满足:

    • 完整性: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能完整反馈设备状态、产量及运营结构。

    • 有效性:真实、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状态。

    • 及时性:按照约定的频率及时上送数据。

  • 区块链验证与防篡改:设备源头数据和业务数据需要经过验签并确认无误后,方在区块链上流转。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数据传输过程可追溯,防止篡改,从而实现现实世界资产到链上数字资产的精准映射。

🌱 规范的应用与未来展望

该规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蚂蚁数科”Antchain Inside”技术方案在充电桩、光伏以及换电资产等领域的业务实践演化而来。例如,协鑫能科与蚂蚁数科合作完成的国内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项目,就以82MW户用光伏资产为锚定标的,通过区块链与IoT技术融合,将电站运营数据、收益流等关键信息上链加密,形成了可追溯、防篡改的数字通证,为规范中的“数据真实性互验”、“设备唯一身份认证”等核心框架提供了成熟案例。

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代币化资产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万亿美元。国内市场,RWA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产业,借助此技术助力国内绿色资产与境外资金高效连接。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Ensemble项目沙盒,也开始探索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代币化资产的用例。

《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的制定,为RWA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类5G标准”,标志着中国在全球RWA领域正逐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它不仅能解决传统资产确权难、交易难、融资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可信的数字基础,有望激活万亿级市场的潜力。

de142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